2023-03-14
來源:成都發布
記者:葉燕 宋嘉問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綠色低碳”關鍵詞仍舊沒有“缺席”。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參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創新的論述讓他印象深刻。在劉漢元看來,創新是驅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原動力,應該緊隨國家戰略,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
展望企業發展,劉漢元滿懷憧憬:“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綠色農業、綠色能源‘雙綠色發展’道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作為四川民營經濟的一張名片,從四川眉山到四川成都,通威集團走過了41年的創業征途。 在劉漢元看來,成都是企業走出四川、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撐點。談及立足成都的創業體會,劉漢元歸納了“綠色發展”“營商環境”“民營經濟”三個關鍵詞,分享了他對成都這座城市的感受和期待。 推動城市能源結構調整 打造綠色發展的“圈”與“鏈” 2022年,在通威集團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年,通威股份最高市值突破3000億,成為全球首家營收破千億光伏公司。然而,企業的成長壯大并非一蹴而就。 20世紀80年代,通威從魚飼料開始做起,一舉成為全球領先的水產飼料龍頭企業。2004年,伴隨全球光伏行業發展,通威決定在2006年切入光伏賽道,隨后布局了多晶硅項目和太陽能電池項目。 作為通威太陽能全國布局中的重要部分,2016年6月,通威太陽能雙流基地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投產;2020年3月,總投資約200億元的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項目啟動建設。 如今,在通威太陽能成都金堂基地和雙流基地內,企業智能化潔凈車間內鮮有工人身影,搭載5G網絡的小型無人運輸車在各道工序之間井然有序地運行著。作為成都綠色低碳產業領域的“鏈主”企業,通威太陽能與天合光能聯合投資的通合新能源已落地成都并實現量產。 ▲金堂淮州綠谷片區,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 遠處是通威太陽能(金堂)有限公司 攝影記者 張直 從“小樹苗”到“參天大樹”,通威集團的發展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 “中國的光伏產業,這個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從出生之日起,就面臨著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回首創業路,劉漢元坦言,十多年前,這個產業處于市場、核心原材料“兩頭在外”的境地,發展過程中接連遭遇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曾一度陷入發展瓶頸期。然而,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通過不懈拼搏、不斷創新,持續推動產業規模壯大、技術迭代升級,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從仰視、難以望歐美同行的項背,到一路追趕、到并跑,再到全面超越,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第一大國,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如今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正在推動成都加快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成都光伏產業建圈強鏈中,碲化鎘薄膜和晶硅發電企業是兩扇最直觀的“窗口”,而晶硅發電企業產值占比較大。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光伏發電將在未來一次能源中最低占30%-40%,最高占60%-70%,是未來占比最高的能源,而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十余年發展,規模、成本、市場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談及光伏產業的發展,劉漢元充滿信心。 信心帶來更大的發展動力。劉漢元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成都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將通過“鏈主”企業的帶動力,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成都,壯大成都光伏產業規模。 今年全國兩會,劉漢元繼續關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他透露,將圍繞中國光伏產業良性發展、支撐雙碳目標落地、優化儲能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抽水蓄能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三個成都“關鍵詞”背后 城市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什么? 2015年,通威太陽能落戶成都,這為后來的通威太陽能雙流基地、金堂基地以及通合新能源項目落地提供了初始條件。一路走來,有沒有一組關鍵詞能夠串聯創業之路的感受?劉漢元歸納了“綠色發展”“營商環境”“民營經濟”三個關鍵詞。 劉漢元說,近年來成都在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堅定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綠色發展的理念,走綠色發展的路子,尤其在國家“雙碳”目標驅動下,成都城市經濟轉型需要一批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的企業,這是通威太陽能項目在成都壯大發展的一大前提。 由點及面地看,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場主體總量達364萬戶,一大批市場主體扎根成都背后,城市的吸引力何在?在劉漢元看來,城市營商環境建設凸顯的 “成都速度”是吸引企業落地的一大關鍵因素。 企業落地成都的往事讓劉漢元印象深刻。他回憶道,2016年,通威太陽能雙流基地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正式投產,從開工建設到首片電池片下線,僅用七個月時間。2020年3月,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開建,2021年5月一期項目第一片電池片下線,讓企業生產的電池片成為暢通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的重要支撐。 通威太陽能成都兩大基地順利推進背后,成都政府部門針對規劃用地、項目建設、企業運營提供了一系列服務,護航企業早開工、早投產。 今年,瞄準提升城市營商環境水平,成都描繪了全新“任務圖”。今年1月,成都12345親清在線上線,創新集成了12345助企熱線、蓉易辦、蓉易享、蓉易見四大企業服務平臺。 運營企業數十年,劉漢元尤其看重城市營商環境建設,在他看來,城市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才能激發出更多的制度紅利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建設的一大目標是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落戶。去年底召開的成都市工商聯(總商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為推動成都民營企業發展進行了全新謀劃,強調要讓廣大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作為成都民營企業家中的一員,劉漢元對成都民營企業發展前景充滿期待。“改革開放40多年來,當初鼓勵萬元戶、十萬元戶,鼓勵大家下海,讓大家放開了手腳,解放了思想,使中國經濟從很低的水平,逐漸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此過程中,對創新產品、就業市場和企業以及企業家的認可鼓勵,使企業家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廣泛釋放,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 劉漢元說,如今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社會各主體,保護大家的積極性等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這些共識的形成、信心的打造,將有助于中國經濟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