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作者:通威


▲ 2000年7月,廣東通威年產50萬噸飼料生產線竣工投產
企業的競爭既是短跑,又是長跑,更是馬拉松,因此要講求速度與耐力兼顧。
——劉漢元主席
1997年底,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震蕩波及內地。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低迷帶來的風險,提振市場信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發了《關于對若干農業生產資料免增值稅的通知》,規定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期間,整整三年,對多種農資產品免增值稅13%,其中飼料產品赫然在列。
當時,從1994年到1997年期間,隨著涪陵、重慶等幾家分、子公司的成立,通威飼料年產能已上升到近100萬噸。
劉漢元主席清楚地看到,又一個大規模擴張的政策商機到來了。而這時通威剛完成了大規模企業管理改造和渠道改造,一切都恰到好處。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
1998年初,劉漢元主席確定了由內向外的輻射式擴張戰略,隨后兩年,武漢通威、沅江通威、蘇州通威、北京通威、長春通威、廣西通威等紛紛成立。到1999年,通威在保持淡水料市場擴張勢頭的同時,又開始關注廣東沿海的海水料市場。當年,已開發出海水料的通威在劉漢元主席的親自統帥下揮師廣東。
當時廣東水產產量和消費量都是全國最高,飼料產銷量占全國的1/4,飼料行業前十名中有六家都集中在此,是全國水產行業最繁榮、商業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但廣東市場有一個特點,由于當地天氣炎熱適合魚類生長,長期以來,即使用傳統粗糙的飼料簡單喂養,魚的產量也不錯,因此廣東水產飼料企業雖然數量多、產量大,但產品品質并不高。
相比之下,通威的技術就顯現出了巨大的比較競爭優勢。四川水面資源少,適宜的氣溫等各方面條件差,要養好魚只有依靠技術支撐,因此多年來劉漢元主席帶領通威下了極大工夫研究技術,餌料系數等多方面已無可爭議地達到國內第一、國際一流,技術沉淀遠遠領先于廣東企業,而且積淀了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
廣東市場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果通威拿下這個全國容量最大、最繁榮的市場,不僅可獲得豐厚回報,還將當之無愧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同時通威的技術成果和市場營銷策略,在拿下這個市場制高點之后,將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
廣東之戰,就是決定通威能否獲得全國性成功的“淮海戰役”。因此通威必須抓住廣東市場,而且要取得壓倒性勝利,不能小打小鬧淹沒在市場中,否則這次戰役就失敗了,也失去了這個戰略性市場的價值與意義。
于是劉漢元主席按當時全國最大的單廠規模,采用國際最先進的膨化料技術設備,在1999年投下當時堪稱巨資的1.2億元建廠。建廠前,劉漢元主席布置工作說:“投產當月銷量要達到5000噸!”下面的員工一聽,怎么可能?但劉漢元主席早有安排。

▲2000年7月28日,廣東通威年產50萬噸飼料生產線竣工投產
事實勝于雄辯。2000年7月,全行業最大的飼料廠——通威50萬噸飼料廠在南海縣正式投產。通威首先是做出了產品標準、營銷標準、服務標準;其次試點示范宣傳推廣標準,由此建立了引領全行業的標準化運營模式。

▲2002年,劉漢元主席在廣東通威冒雨看望養殖戶
劉漢元主席后來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鮮有不成功的。”劉漢元主席親自率領通威在廣東市場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打造了水產飼料行業的經典案例,不但在規模上更加鞏固了通威行業地位,還樹立了同行至今遵循的諸多行業標準方法。細節的精耕細作和強大的傳統性力量,這兩方面效用的疊加促進,使廣東通威成為了中國水產飼料發展史上的一個傳奇。

▲廣東通威廠區
劉漢元主席曾經說過:“每個團隊的能力是有限的,做精做專才能做大做強,任何時候對標行業前三位,把各種要素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始終領先別人半步,才是保障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40年來,通威人始終堅守質量,不忘初心,與時俱進,只爭朝夕,如改革洪流的星辰大海,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