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久久免费-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无少妇-少妇深夜挤奶视频在线观看-好大啊啊啊好爽啊啊啊啊啊

黑鷹光伏 | 通威的新世界
2019-09-21

2019年9月20日這天,通威迎來了自己的第37個生日。

這是個普通的秋天,但中國知名的民營企業家們,幾乎是在同樣的時間段,做出各自不同的選擇。在教師節,“鄉村教師代言人”馬云交出了接力棒,要繼續當回馬老師。其后幾天,即將75歲的任正非如此回應退休:我會在我思維跟不上的時候退休的,我現在還是才思泉涌的狀態,再呆幾天吧……

作為通威集團的掌舵人,農歷甲辰年出生的劉漢元與馬云同歲,今年正好55歲。這樣的年齡對于企業家群體而言可謂正處于黃金期:歷經跌宕與艱辛,進退知止;管理哲學和處事風格自成一體,對企業的掌控近乎爐火純青;對社會和商業的觀察已洞若觀火,特別清楚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到底在哪里。

在過去37年,劉漢元始終有預見地執掌通威,控制大局,并深刻影響著這家企業的文化和發展基因。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時至今日,通威集團已成長為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超過200家分、子公司遍及大江南北與海外。無論是在農業還是光伏行業,在管理水平、具體環節的產能、進擊速度、整體經濟效益等方面,通威都博取了諸多“第一”。特別是在光伏新能源產業里,通威成為近年崛起速度最快的光伏企業之一,其對戰略的篤定和毫不打折扣的執行力,在業內廣為人知。

在中國的商圈,通威早已“功成名就”,但劉漢元和他領導的企業卻還遠未到“守業”的時候。通威37歲,劉漢元55歲,這又將是個走向未來的新起點,特別在光伏領域,通威已強勢打破固有競爭格局,并全力打開企業發展歷程中的“新世界”。 

鑄就新格局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天翻地覆、發展波瀾壯闊,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國企業家們創造歷史的過程。

從1982年到2019年,通威37載發展壯大的歷程,可謂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民營企業乃至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史。作為一家幾乎與改革開放同期成長起來的大型企業的掌舵人,劉漢元可以說與柳傳志、任正非、宗慶后、李東生、劉永行、馬云等企業家共同見證并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生態的發展與變遷。

早在80年代初,年僅18歲的劉漢元開始獨立的人生征途。彼時,劉漢元發明“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填補了國內水產養殖領域空白。1986年3月10日,通威的前身——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建成投產。

1991年,“科力”正式更名為“通威”。隨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飼料的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迅速擴大。其后,劉漢元于1992年正式組建通威集團。90年代初,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后,市場經濟體制得以初步建立。1994年,在劉漢元帶領下規模迅速擴大的通威集團,正式將總部遷移至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

進入新的千年,市場經濟日益顯現出多元化特征。劉漢元在帶領通威實現上市、產業適度多元化拓展等里程碑式發展成就的同時,又于2006年進軍光伏新能源產業,并逐步構建起了整個光伏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完整布局。

通威國際中心 

目前,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形成8萬噸高純晶硅產能,已位列全球前三,呈現“引領”之勢。在產業鏈中游,通威太陽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硅電池片生產企業,未來2-3年內,其高效電池片產能將超過30GW。在產業鏈終端,通威于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由此,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同時涉足農業和新能源光伏產業的龍頭,通威真正實現了農業和光伏高效協同發展。

從通威的棋局可以看出,除了在高效電池片領域“獨占鰲頭”,其高純晶硅的業務布局也呈現出從追趕到引領的“氣象”。縱觀整個光伏產業相應的競爭格局,未來通威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競爭地位將愈發難以撼動。

從業績上看,黑鷹光伏曾在分析通威股份2018財年業績時發現,其至少6大核心經營數據刷新了自身的歷史記錄。再看2019上半年財報,通威股份的記錄再次被自己打破:其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1.24億元,同比增長29.39%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51億元,同比增長58.01%。

今年是通威發展的第37個年頭,也是光伏實現平價上網的“前夜”,通威無疑為未來的進一步加速發展打下了前所未有的大框架,大格局。 

堅守“聚焦”戰略

發軔于眉山,成長于成都,壯大于全國,放眼于世界。

劉漢元,從來不是一位盲目激進的企業家。

每個大型企業往往都有自身的戰略原則和戰略特點。對于劉漢元掌舵的通威而言,其何以在農業和新能源兩大領域都能迅速做大做強?如果仔細翻閱這家企業過往的戰略抉擇和市場布局,堅持“聚焦戰略”無疑是一大關鍵。

回顧通威37年的發展脈絡,似乎穩穩當當,波瀾不驚。事實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當局者知道,而棋局中的進退取舍與持續堅持,則極大地考驗掌舵人的智慧、遠見和耐性。

誠如白勇在《創變者邏輯》一書中如此表示:“怎樣理解通威?通威是個沒有故事,卻值得冷靜審視和思索的企業,他沒有人們常見的大起大落、九死一生,但卻在平平常常中獲得了絕大多數企業難以企及的成就。”

對于企業發展與資源匹配,劉漢元多年前便有如此感慨:“以前說民營企業家是累死的,很多民企老板做好一件事就想做好十件事。你問對不對?也對。這是上進心,是進步的動力、創新的源泉,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可是我們的人力、資源、團隊、管理等等都不一定能夠和企業家想象的空間一樣完美匹配。這就像是開車的時候超越了馬路的狀況,在破爛的公路上面開高速,盲目求大求快就一定人仰馬翻。”

簡言之,對于看準的核心業務,通威也必須要有足夠專注和投入,否則發展就會變成空談。全球營銷和管理大師艾·里斯也在《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一書中提出,只要存在競爭,就沒有任何企業能夠100%地贏得某個市場,所以必須“聚焦”。作為一家企業集團的掌舵者,劉漢元也多次在企業內部談到“聚焦”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

在劉漢元看來,“魚和熊掌均可兼得”的做法,勢必稀釋資源,分散精力,正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面面俱到”往往一無是處,最終導致企業要么在漫長的戰線上疲于奔命,要么因專業化不足最終被更優秀的競爭對手淘汰出局。”

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

最近幾年,通威的“聚焦”策略再次在光伏業務領域充分發力。看準時機與節奏后,通威在光伏業務的布局上“握緊拳頭”。正是優勢資源的高度聚集,加之團隊鐵血般的執行力,通威在光伏行業創造了速度、智能化、成本控制、技術創新、盈利水平的諸多“第一”。

今年5月,在參觀永祥新能源后的交流環節,永祥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段雍的兩段話讓筆者記憶尤深。其一:我們達到現在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做成了,而是我們通威人,我們的團隊歷經十余年的艱苦探索、努力、專注和不斷優化才達到了。其二,如果全球高純晶硅領域經歷激烈競爭后只剩下三家企業,我自信我們永祥股份必是其一;如果全行業只有三家企業還能掙錢,我也自信我們永祥股份必是其一。

永祥新能源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

這樣的底氣,顯然源于極強的技術與智能制造能力,以及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而其背后,則是資源上的高度的“聚焦”和執行層面的高度專注。

放眼看,無論是舉世矚目的“通威速度”、“成都速度”、“全球速度”,還是在全行業樹立智能制造標桿;無論是一躍成為全球產能和出貨量最大、利潤最高、成本最低、盈利能力最強的電池片生產企業,還是四川成都、眉山,安徽合肥三大基地的項目新建、擴產的高效推進,通威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與市場布局無不透露出極致“聚焦”的特點。

在3月26日舉辦的通威太陽能第二屆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 劉漢元再次提到,企業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我是誰,要到哪兒去,憑什么要到哪兒去,核心競爭力在哪,應該是每個企業主體思考和必須回答的問題。在現代工業分工和市場機制下,應是拿自己的“長板”和對手拼“木桶”,因為每一個組織的能力和投資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只有聚焦在自身最善長的領域中,最大化地發揮好核心價值,同時彼此認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才能夠帶給行業更多的價值和認同,才能營造具備理性競爭的商業生態。 

恒久的成長基因

企業家的秉性和成長,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未來,這在中國企業史的河流中早已俯拾即是。縱觀通威的成長史,作為創始人和領導者,劉漢元的思想、言行和做事風格,無不深刻影響著這家企業的文化與成長基因。

劉漢元是對團隊有極高要求的領導者,他曾指出:“在很長時間里,我們很難理解為何一個偉大的公司可以快速發展,而一個不太好的公司會被迅速邊緣化,后來我們從數學的角度找到了答案,每天進步1%,一年以后就是原來的38倍,反過來如果每天退步1%,365天后就只有第一天的0.025倍。”

歷經37年的的發展和磨礪,通威顯然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奮斗文化。黑鷹光伏曾在其他文章中如此表示:只要你和通威的不同團隊有過多次接觸,就會發現,通威人不戰則已,戰則必勝;不做則已,做就要爭取最好;不動則已,動就要雷厲風行。這樣的文化和團隊,顯然可以披荊斬棘,有令必達!整個集團4萬人勠力同心,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對于通威的光伏業務布局與發展而言,當各種“不可能”都成為現實的時候,不屈的精神,奮斗的力量,企業長久鑄就的進取基因,終究顯示出其無可替代的價值。

企業如人!你的來路也代表著你的前路。一個企業長期構建的文化和基因決定了其未來的競爭走向;如果回溯通威過去幾年的項目布局與落地,“速度”和“效率”無疑成了這家企業所有項目布局與企業發展的代名詞。

劉漢元多次提到:“行業有周期,春夏秋冬始終會循環,但是自己的問題解決不了,永遠是冬天。”而劉漢元提出的“細節決定成敗,效率決定效益,速度決定生死”成為通威發展的關鍵理念。

不盲目追求利益是劉漢元歷來的管理作風,兩年前,其在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我是通情達理的人,但原則性的東西還是不能丟,要堅持下去。舉個例子,有不少合作伙伴也來跟我談條件,希望我們能有一些優惠政策。我就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光伏電池片廠你也要去看看,管理水平怎么樣,我們的高純晶硅廠也有空來轉轉,看看再說,覺得合適就做,不合適你也可以不要我們,都不強求。”

通威四川西昌“漁光一體”項目

在外部合作層面,通威歷來追求的都是多方共贏。早在二十多年前,劉漢元就曾提出:“如果大家彼此信任,成為真正手牽手、背靠背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那通威一定是五分五厘為對方想、四分五厘為自己想,一定不是把每一個銅板全部賺進自己的腰包。”

時至今日,這樣的合作理念依然在通威堅決執行。在今年3月舉行的2019通威太陽能第二屆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通威股份董事長謝毅再次表示:通威永遠“店大不欺客、客大不欺店”,未來的合作中,通威和每一位通威人將永遠堅守這份信念,與大家攜手共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敢于、擅于為行業鼓與呼,這也是劉漢元及其領導下的通威近年給光伏人留下的一大“印象”。去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劉漢元代表新能源行業積極反應問題,向高層建言獻策,并獲得積極的反饋。這一事件在光伏行業早已眾所周知。

在今年5月舉行的百家媒體進通威的活動中,除了一如既往表達對清潔能源發展的極大信心,劉漢元的兩段話讓黑鷹光伏頗有感觸:1、通威不斷為光伏產業鼓與呼,讓更多人來了解和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一畝三分地,而是真正希望推動行業發展,推動能源的清潔化,真正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2、通威歷經37年發展,早已形成自身獨有的文化。劉漢元對自己的高管,對通威的團隊“很放心”。

“放心”背后,意義頗深。這折射出的是一個大型集團組織框架的成熟與完善,以及管理層與細分團隊極高的執行與目的達成能力。

未來的通威到底何去何從?在兩年前的通威35年媒體見面會上,劉漢元曾透露公司近3-5年的目標:主要圍繞三個世界級龍頭投資打造,包括高純晶硅的世界級龍頭;鞏固和提升電池片的世界級龍頭地位;鞏固和提升水產飼料的世界級龍頭地位。——這不是簡單的追求規模,而是要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劉漢元也曾對外表示:其實世界上的事情既復雜又簡單,萬變不離其宗,如果我們真正想清楚,未來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五十年,哪里需要我們,哪里我們能夠站穩腳跟,哪里是社會的最大需求,哪里是我們的能耐所在的結合點,我們事實上也就找到了焦點,也就能夠清晰聚焦目標。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不懼短期挫折,不為誘惑所動,一以貫之、持之以恒、有的放矢,終將達成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