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4月26日,中國水產行業頂級盛會——2019第三屆中國水產科技大會于通威國際中心隆重啟幕。本屆大會是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由中國漁業協會主辦,通威傳媒承辦。本次大會高舉“科技賦能 創新驅動 質量興漁”大旗,展示前沿成果,分享科研與實戰成果,來自400多個企業和單位的漁業主管部門領導、行業專家、龍頭企業領袖、水產行業精英等超800位重磅嘉賓齊聚蓉城,共謀行業發展,會議規格和規模均超往屆,被業界稱作“水產界的達沃斯論壇”。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劉棟棟傾情主持盛會。
大會現場
頂級陣容 行業大咖齊聚蓉城
作為覆蓋原料、飼料、種苗、動保、養殖、設施設備、加工、銷售等水產行業全產業鏈的科技盛宴,本次大會匯聚了來自國內外水產行業的頂級嘉賓陣容,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原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巡視員江開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黨委書記張鋒,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秀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文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鄧偉,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葉元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解綬啟,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溫海深,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曉明,四川省水產局副局長漆乾余,通威集團禚玉嬌總裁,通威股份謝毅董事,通威股份嚴虎副董事長,通威股份郭異忠總裁,通威集團副總裁黃其剛等領導悉數出席。
參會嘉賓合影留念
權威解讀 開創融合業態新模式
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秀彬致開幕詞
2018年全省水產業產量、產值穩步增長,水產品總產量突破153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超過440億元。養殖結構逐步優化,109縣完成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小龍蝦、中華鱉、泥鰍等名優水產品產量比重達27%。以通威集團為代表的水產龍頭企業,是四川水產科技創新的先行引領者,引領飼料研發養殖模式的轉型,帶動了全省水產業的高速發展。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原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致辭
本次盛會具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及深遠影響,已是第四次參加由通威舉辦的行業盛會。每次參加,都學習了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見證了每年水產科技促進漁業發展、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新成果。可以說,由通威舉辦的行業盛會已成為中國漁業達沃斯論壇,今天是全國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全球的;今天是中國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國際的。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巡視員江開勇致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不但成功解決了“吃魚難”問題,水產品產量還躍居世界第一,一直保持至今,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60%以上。可以預見的是,科技創新將在推動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政產學研、院校企社齊聚一堂,共謀大計。探討交流生物技術、科學養殖、動物營養、魚病防控等方面的前沿技術,既是推進我國漁業科技創新的好事,也是促進我國現代漁業建設的實事。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黨委書記張鋒致辭
從總站和學會的角度,要充分發揮技術和學術優勢,以及充分發揮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在推動漁業綠色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著眼“三農”和漁業漁政工作大局,緊緊圍繞漁業漁政中心工作和推廣工作職能,充分發揮推廣體系專業特點和優勢,重點抓好先進技術模式示范推廣,促進漁業轉型升級。
通威股份嚴虎副董事長致辭
通威在水產業深耕細作37年,從發明“渠道金屬網箱養魚”,到如今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通威堅持“兩條腿走路”,即水產和光伏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構建了完整的水產產業鏈和光伏產業鏈,并整合優質資源開創了“漁光一體”創新發展模式,“為了生活更美好”是通威一以貫之的企業愿景,我們堅信,通過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能夠從源頭上、過程中讓水產養殖更加安全、可控,也能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更安全,助推水產行業健康轉型發展。通威將繼續通過垂直一體化綠色健康安全食品產業鏈和光伏新能源產業鏈的打造,以實際行動支撐起“打造世界級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的宏偉目標!
通威股份謝毅董事致辭
近年來,在環保風暴、食品安全、極端天氣以及貿易摩擦等綜合因素下,水產業各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國多地水產主養區面臨巨大存塘壓力,國內主要淡水魚產品價格臨近養殖成本,部分地區養殖戶轉養、棄養現象加劇,雖然近期略有回升的行情,但是壓力依然巨大。面對眼前的困難,通威愿與客戶、與伙伴、與中國水產人同舟共濟、共同進退,變困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一個通威品牌、兩大核心產業,和諧共生、協同發展。通威也將拿出“新能源反哺農業”的戰略決心和魄力,以科技打造核心競爭力,為客戶創造價值,讓利客戶、讓利養殖戶、讓利經銷商,攜手伙伴、共渡難關。通威在37年前成立之初,就把與供應商、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贏放到第一位。未來,通威愿意與大家攜手共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作主旨講話
縱觀過去十余年,水產和光伏行業都在快速發展,但我們常說,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奧林匹克運動”中,人們只會記得“金牌、銀牌、銅牌”,第一名真正引領行業發展,第二名有后續再造能力,第三名變成陪練,第四名被淘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模式都是如此。事實上,中國漁業技術應用在幾十年前就走在了全球前列,如何在未來的10-20年間在魚類選育、養殖等過程中將可持續化、清潔化、綠色化、無公害化做得更好,是值得行業思考的問題。劉漢元主席指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能夠改變環境和資源的重要措施是轉變能源消費方式,轉變過程中風能、水能、生物質能都可能成為新的再生能源,但光伏太陽能發電是人類未來最可持續、沒有時間界限的能源利用方式。現今,在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下,美國加州已經實現了35%以上的能源消耗來源于可再生清潔能源,其中最大的電力來源是光伏發電,占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70%。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已成為全人類霧霾治理、巴黎協定有效落實、人類氣候環境有效控制的基本路徑。未來,人類可以生活在擁有可持續、可再生清潔能源環境的永續發展時代,這是人類步入文明時代的新里程碑,這也值得我們身處這個行業的每一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智慧碰撞 頂尖專家論道科技賦能
聚勢聚焦、探討未來,已成為中國水產科技大會一個持續性熱門話題。2019第三屆中國水產科技大會緊扣“科技賦能·創新驅動·質量興漁”的主題,結合新背景、新趨勢,“政產學研”各界權威匯聚一堂,集中分析當前形勢下我國漁業面臨的風險挑戰與解決方案,共享產業鏈創新技術、前沿產品、養殖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解綬啟,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葉元土等行業專家,分別圍繞我國魚類生物技術創新研究兼論轉基因食物的安全,環保風暴下大宗淡水魚綠色養殖模式研發進展,蝦、蟹生態養殖及病害控制關鍵技術革新等方面帶來精彩演講。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曉明,漁美康集團副總裁周錫勛等分別就現代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探索與思考、水生動物減“抗”營養研究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圓桌論壇上,嘉賓智慧碰撞
在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冷向軍主持的圓桌對話環節,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教授溫海深,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周小秋,新疆泰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段茂君,廣東粵海飼料集團營銷中心總監藍魏星,正大集團西南區水產總經理潘穎等嘉賓,圍繞“打破行業壁壘,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展開對話,共同探討新風口下水產行業發展趨勢。
樹立標桿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大會期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通威股份、溢多利集團分別代表權威機構和龍頭企業進行水產科技創新成果發布。通威股份分別與湖南漁美康生物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促我國水產科技創新,推動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通威股份-中洋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為樹立和嘉獎行業標桿,創新驅動發展,大會隆重舉行了“2019中國水產科技大會頒獎盛典”。由水產權威機構與企業代表組成的評委團,根據科技創新、行業貢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比,最終評選并現場頒發了中國水產行業“十佳創新模式獎”、“十大科技進步獎”、“十大杰出成果獎”、“十大卓越貢獻獎”四大重磅獎項。
大會頒發各項重磅大獎
更多精彩
記錄下這一刻!
參展企業與劉漢元主席交流并贈送產品
大會期間,農財寶典記者專訪通威股份郭異忠總裁
劉漢元主席與參會嘉賓參觀企業展區
本次大會吸引了包括CCTV-7、人民網、新華網、農民日報、中國漁業報、南方農村報、四川農村日報、水產前沿、農財寶典、中國水產頻道、科學養魚、當代水產、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四川日報、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成都日報、中國農業在線等20余家權威媒體深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