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索比光伏網報道
平價上網政策不僅有望為光伏市場貢獻增量,其深遠意義在于我國光伏行業“黃金十年期”的開啟。平價上網具有較明確的實現路徑,樂觀情況下有望在2020年底實現。通過光伏全產業鏈的降本增效潛力分析,電池片及組件環節將成為本輪技術迭代的主陣地,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及降低組件封裝損失是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的關鍵。
平價上網政策:更像是拉開一場序幕
1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提出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的有關要求和相關支持政策措施,從而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高風電、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本次政策具備兩大看點:一是明確提出光伏平價上網項目(不需要國家補貼執行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試點項目)由省級政府能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項目建設不受年度建設規模限制。二是多重措施保障平價上網項目收益,關于此次政策,市場的普遍解讀是目前全國在籌備的平價項目接近20GW,平價項目有望為光伏市場貢獻增量。與市場觀點不同的是,我們認為此次的政策的深遠意義在于光伏行業“黃金十年期”的開啟。
2019年有望開啟光伏行業以平價上網為主題的新“黃金十年”,主要基于三個背景:
1.2008-2018十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由“兩頭在外”發展成為“掌握全產業鏈核心工藝和設備”,這將為下一個黃金十年期的開啟奠定基礎。從2017年光伏全產業鏈各個環節來看:我國硅料產量為24.2萬噸,占全球多晶硅產量比重為54.8%,有6家企業進入世界前10位;我國硅片總產能為105GW,總產量為91.7GW,全球占比為87.2%,全球前十大硅片廠均在大陸。我國電池片總產能為83GW,總產量為72GW,全球占比為69%,有8家企業進入世界前10位。我國組件總產能為105.4GW,總產量為75GW,全球占比為71%,有8家企業進入世界前10位。我國新增裝機容量為53GW,新增裝機容量全球第一。
2.光伏行業補貼缺口明顯,政府財政客觀不支持。根據國海機械及電新組測算,截至2018年底,光伏行業補貼缺口達841億元。自2018年“531”新政以來,行業降補貼已是大勢所趨,根據智匯光伏的報道,2019年Ⅰ、Ⅱ、Ⅲ類地區光伏標桿電價擬從2018年底的0.5元/kwh、0.6元/kwh、0.7元/kwh降低到0.4元/kwh、0.45元/kwh、0.55元/kwh。
3.光伏相關的工藝和技術日趨成熟,平價項目開始出現。2018年12月29日,中國首個大型光伏平價上網項目在青島格爾木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00MW,總投資額21億元,項目平均電價0.316元/千瓦時,低于青海省火電脫硫標桿上網電價(0.3247元/千瓦時)。隨著優勢地區的光伏平價項目開始出現,屬于平價上網的“黃金十年”序幕已被拉開。
我們離平價上網還有多遠?
平價上網的定義:《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中的表述,光伏上網的標準是光伏電站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上網電價等于當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因此,不同地區由于燃煤標桿上網電價不同,平價上網的基準也有所區別。
全國光伏平價上網的門檻測算:光伏電站的內部收益率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成本,即初始的電站投資額。二是收入,即每年的發電收入;而每年的發電收入又取決于電站的輸出功率、上網電價以及有效利用小時。基于此,我們結合Ⅰ、Ⅱ、Ⅲ類地區的燃煤標桿電價、有效利用小時兩項參數,同時假設光伏電站的內部收益率為8%,進而對光伏平價上網項目的投資額進行反算,最終結論為:Ⅰ、Ⅱ、Ⅲ三類資源區光伏平價上網要求電站系統成本分別為3.21、3.27、3.28元/W;取全部地區的中位數,全國光伏平價上網項目的門檻為3.25元/W。
此外,通過測算,光伏電站系統成本在目前的水平上下降28%,全國將大規模(超過50%)實現發電側的平價上網。
在光伏電站系統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海外市場需求多點開花,在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的份額持續提升。根據CPIA統計,我國已有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2018年海外布局的電池片有效產能達12.2GW,組件有效產能達18.1GW。同時,海外光伏項目招標報出電價不斷創新低。
如何降低光伏電站系統成本?
光伏全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地面電站五大構成,且環環相扣。平價上網的實現是電站裝機成本降至平價上網門檻標準,從產業鏈視角來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
從具體路徑來看,實現光伏平價上網有兩種方式:降本、增效。其中降本指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本降低,每個環節的成本降低都能直接降低電站的單瓦投資成本;增效指通過工藝的改進,提高電池片的轉換效率,從而帶來組件的功率提升,間接降低電站的單瓦投資成本。
對于電池片而言,以20%作為基準,每提升1%的轉換效率,相當于組件輸出功率增加5%,對應電站收入增加5%,在反算的過程中,在內部收益率不變的情況,電站成本約降低5%。對于組件而言,我們以20%轉換效率來計算,每提升1%的轉換效率約提高60片的組件15W的功率,即組件功率增加15W,電站成本約降低5%。
平價之路:全產業鏈降本增效潛力分析
我們通過對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每一個環節的產業現狀、工藝發展、設備迭代、盈利能力等多個維度分析,最終的結論為電池片及組件環節將成為本輪光伏產業降本增效的主陣地。
根據我們的模型推演,當硅料價格下降20%、電池片轉換效率通過TOPon或HIT工藝提升至23.5%、組件通過疊瓦工藝增加7%的輸出功率、其他非硅成本(銀漿、鋁漿、玻璃、EVA、BOS等)假設成本下降帶來電站系統成本降低4%,則光伏電系統成本將降低28%,從而實現全國大規模的發電側平價。
基于此,我們認為平價上網具有較明確的實現路徑,樂觀情況下有望在2020年底實現。隨著新建硅料產能逐步向電價較低的西部地區轉移,長期來看硅料仍具備明顯的降價的空間。在以上假設前提下,光伏電站系統成本將降低28%,從而實現全國大規模的發電側平價。我們認為有兩點需重點關注:一是從全產業鏈梳理來看,“增效”帶來的成本降幅遠高于“降本”;二是從目前來看平價上網仍有較大難度,樂觀情況下預計上述假設條件有望在2020年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