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0
《環球時報》報道
喜馬拉雅地區冰川將融化至少1/3
有關南極、北極冰山融化,冰蓋縮小的消息近年不斷受到媒體關注。而擁有地球上最高山峰的喜馬拉雅山脈恐怕也不能“幸免”。近日,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將造成喜馬拉雅地區至少1/3的冰川在本世紀融化,這將帶來嚴重生態影響。
據英國《衛報》報道,位于加德滿都的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ICIMOD)發布《興都庫什-喜馬拉雅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即使各國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到2100年興都庫什(主要在阿富汗境內)-喜馬拉雅地區36%的冰川仍將會融化。而如果各國未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該地區2/3的冰川可能會在本世紀消失。
該報告的負責人菲利普·韋斯特說:“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全球變暖將會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那些被冰川覆蓋的寒冷山峰變成裸露的巖石。”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綿延3500公里,橫跨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喬戈里峰的所在地。該地區的冰川供養著包括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在內的10個重要水系,是山區約2.5億人以及下游河谷16.5億人的重要水源。
這項歷時5年,有350多名研究人員和政策專家參與的研究報告稱,冰川融化將帶來更多的空氣污染和更極端的天氣,河流流量的變化也會損害水力發電,影響城市供水系統和糧食種植,并在山區造成更多的侵蝕和滑坡。另外,隨著冰川的縮小,在包括珠穆朗瑪峰和喬戈里峰在內的山麓丘陵地帶形成了數百個危險的冰川湖泊,這些湖泊可能會決口并引發洪水。
菲利普·韋斯特說:“這是你從未聽說過的氣候危機。”
發展光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當今世界,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已不可持續,諸如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環境污染引發霧霾等問題愈發嚴重。
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背景下,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各類權威機構研究報告同樣表明,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角。隨著技術進步和創新,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快速發展、實現能源根本轉型的總體條件,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已迫在眉睫,而太陽能光伏發電也將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經濟轉型、資源和環境可持續、霧霾問題根治的主要路徑。
在去年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兌現我們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在G20峰會上,習總書記再次指出,各方應不折不扣履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中的承諾,強化2020年前行動力度,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通威經過37年的穩健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以農業和新能源為雙主業的發展格局,并已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的光伏企業,全面構建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未來,在能源革命的征程中,通威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新能源產業,以實際行動推進全球能源革命,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繼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