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久久免费-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无少妇-少妇深夜挤奶视频在线观看-好大啊啊啊好爽啊啊啊啊啊

光伏人家:從“局長”被查評“531新政”,杜絕亂作為!
2018-10-15
作者:光伏人家

光伏人家公眾號報道:

在其位,享其尊,卻不謀其政,為何?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被查、近日被正式免職,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中質疑其主政國家能源局以來“不作為”的聲音尤其引人關注。但事實上,比起“不作為”來,“亂作為”的危害更更為巨大——在能源行業更是如此。

什么是不作為?其表現形式大致有拒絕履行、不予答復、拖延履行,都將可能嚴重侵犯或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什么是亂作為?其表現形式大致有不符合法律法規、文件的出臺,不符合市場規律、沒有實地調研精神、沒有廣泛征詢意見,相關決策背離科學與實事求是精神,最終都將嚴重侵犯或損害行政相對人(個人/行業)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不管是不作為、慢作為,還是亂作為,其實質都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這顯然與中央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的總體形勢相悖相逆。若仔細分析今年國家能源局今年出臺“531光伏新政”的“一刀切”,以及政策出臺后,主管部門的“不聞不問不解釋”,其已屬于典型的“亂作為”和“不作為”。

眾所周知,在新能源領域,今年國家能源局最引人注目,也引起巨大爭議,產生巨大影響的“作為”,正是光伏“531新政”的出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此次“主動作為”,對行業踩下急剎車,造成嚴重“車禍”,讓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哀鴻遍野,從產業到資本的重大的系統性風險迅速蔓延,對行業造成的損失超過5000億元。有人說,近十年來歐美雙反、特朗普201法案沒能阻止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倒是有人認為無論是否有“賣國賊”、“漢奸”要破壞中國經濟、遏制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球崛起態勢,“531”這樣的辦法倒是一箭雙雕、真正做到了“有效”!

“531新政”究竟荒誕到何種程度,看看以下類比的例子便可知曉:去年全國產銷了3000萬輛汽車,今年有關部門認為汽車行業太熱,道路擁擠太嚴重,所以5月31號出臺政策,把今年產銷量從3000萬輛控制到1500萬輛,且6月1日馬上執行。而全年時間已經過半,可以想象,這對整個行業意味著什么?可是這樣的政策就在今年的531發生了,并且是在一個戰略性新興行業當中發生。

更讓220萬光伏從業者“心寒”的是,新政出臺后超過100多天時間,在大家焦慮、迷茫,甚至絕望之下,沒有任何部門真正出臺有效補救措施,對社會造成的各方面損失,幾乎沒有給與基本的理解和尊重,也沒有任何部門、任何人員受到任何追究。

從“531新政”出臺后,5月31日至6月30日之間并網的戶用光伏電站是否能得到補貼長時間未有政策落實。新政出臺后,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代表在與企業家座談時曾經對產業承諾的“擇機發布”配套政策。但直到今天,真正實質性的配套措施依然未見蹤影。

業界的疑問是,新政出臺后的四個多月時間,超過120天的時間,主管部門相關領導都干嘛去了,如果沒有行業的強烈呼吁,是否相關的配套措施還要無限期往后延;是否還要讓銀行、經銷商、老百姓等主體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乃至集中爆發,是否還要讓無數兢兢業業經營發展的光伏企業陸續倒下?主管部門相關領導的擔當精神、決策效率和工作能力何在?

抑或,“531新政”出臺屬于決策部門的“主動作為”,但當一個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的利國利民的新興產業因“一刀切”的政策開始遭受極大重創的情況下,在超過120天的時間里,主管部門“沒了聲響”,不作為、不解釋,一切都靠“猜”,任憑各方矛盾一觸即發。如此“亂作為”與“不作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主管領導的能力、擔當和責任心是否需要商榷?

過去十年,中國光伏產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數百萬光伏人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我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并進,到全面超越全球光伏強國的華麗轉身,推動我國光伏產業一騎絕塵,成為了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了我國比肩高鐵的最具競爭力的“國家名片”之一。

特別是在新一輪全球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太陽能發電已經成為人類當前及未來新能源發展主要選擇,成為了我國經濟轉型,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問題、霧霾問題根治的主要力量。

今年年初,十六部委印發《關于印發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出:支持光伏、高鐵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積極加強國際布局,提供政策、資金、金融等服務,推動民營企業穩妥有序拓展國際新興市場。

一項在市場及中央層面都得以整體上肯定的新興行業,卻在一些媒體口中成了“吸血鬼”,成了“一場騙局”,還將行業此次震蕩的更深層次原因,歸因于所謂的高補貼、高投資、高負債和低核心技術含量的“三高一低”,只字不提“531新政”,令人匪夷所思。類似的報道和判斷確實容易讓不了解光伏產業的人“云里霧里”。而過去半年多時間里,類似的論調似乎也為“531新政”的出臺做了背書,亦為管理部門在政策臺后的“作為”鼓與呼。對一個傾注無數人一生心血的陽光產業,做如此“污名化”的報道,這些媒體的目的何在?

我們尚不論“531新政”本身的內容是否科學,是否尊重市場規律,我們就看這項政策是否合規合法。作為行政規范性文件,光伏531新政的“發改能源(2018)823號”,必須滿足立法法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的時限要求。按照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二條,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823號文件極為突然,是當天發當天生效,沒給任何緩沖時間。這樣的“作為”,顯然不符合法律要求。簡言之,從法治政府和依法治國的角度看,823文件存在施行時間過快、沒有依法征求公眾意見、擅自剝奪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合法補貼的問題。而作為主管部門,能源局如此突然的“作為”,如此的“一刀切”,對一個行業的巨大傷害,造成業界各方的焦慮與矛盾,已是必然。

說白了,根本上說,無論是不作為還是亂作為,很多問題的出現是因為一些領導干部心里沒有群眾,不去做、不想做、不會做行業工作,甚至無視一個產業的期盼、不敢應對產業的正當訴求。同時,這也是對貫徹黨中央精神“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問題;是領導干部“官本位”特權思想在作怪,是政績觀、義利觀出了嚴重問題。

簡言之,作為能源管理部門,要堅決防止不作為,更要杜絕亂作為。中國的光伏行業,乃至整個能源產業都強烈呼吁主動作為、科學作為,有遠見、有擔當、有能力的能源主管領導來擔任要職,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引領整個能源行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