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30
作者:通威
4月27日,中國水產行業頂級盛會——2018第二屆中國水產科技大會在通威國際中心隆重啟幕。來自漁業主管部門領導、重磅行業專家、龍頭企業領袖、水產行業精英等近800位重磅嘉賓齊聚一堂,圍繞“綠色變革,科技為先”的大會主題展開深入探討。當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水產行業如何實現綠色轉型?水產人該如何利用科學和技術創新實現全新突破?行業大咖們在會上交流分享、思維碰撞、干貨滿滿,帶來了一場匯聚智慧的水產科技饕餮盛宴。
"漁光一體"創造奇跡,世界領先,內外點贊!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原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 趙興武
我國水產科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攻堅克難,取得長足進步,使一個漁業大國、水產養殖強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就和盛譽來之不易,它凝聚著全國水產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汗水,記載著他們的辛勞功績和奉獻。近些年來,通威集團率先實現了成功轉型和跨越發展,以超前的意識,超人的毅力為全國水產養殖轉型升級樹立了榜樣,做出了示范,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幸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漁光一體"創造奇跡,環境友好,綜合利用,資源節約,一水多收,生態魚蝦,清潔能源,持續發展,魚電同增,國內一流,世界領先,內外點贊。
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 胡紅浪
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我國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對優質安全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水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和漁業對資源環境過度利用之間的矛盾。在水產行業要實現綠色興漁、質量興漁,就要大力推進漁業改革創新、強化科技支撐。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在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我國漁業綠色發展、美麗漁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向著現代水產產業強省目標努力奮進
四川省水產局局長 趙勇
近年來,四川省以建設現代漁業強省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漁業,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水產業已成為四川省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全省水產戰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力開展“一五六三”行動。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四川水產人將與全國水產同仁一道,發揚善于創新、勇于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強化合作、努力攻關,走出有四川特色的水產創新發展之路,為四川乃至全國現代水產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科技創新驅動 引領水產飼料質量革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麥康森
發展水產養殖是保障食品供給的重要途徑,未來水產品養殖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實現循環水設施化養殖、深遠海養殖,引領水產飼料質量革命。適應當前水產養殖模式轉型的高檔水產飼料應該具有性價比高,健康、抗病力強,保證產品品質與安全與保證環境持續利用這四大特點,并指出,現代生物技術是高檔水產料的未來發展方向。基因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發酵工程技術、微生物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等一系列現代生物技術,能夠幫助拓寬在高檔飼料原料來源、提高營養價值,提高動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安全?,F代生物技術,尤其是微生物技術可以為飼料工業提供無限商機。
新的水產養殖模式將為全球食品安全和經濟增長產生持續利益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 桂建芳
1980年以來,水產產量連年倍增。特別是近20年來中國水產養殖的產量一直占世界養殖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為消費者提供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動物蛋白來源, “世界上三條魚就有兩條是中國養的”。進入21世紀,中國水產養殖的成功對世界造成了的重要影響。水產養殖對世界水產品供應的作用已在發達國家學者中達成共識,魚類等水產品作為較為安全的蛋白來源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食品生產方式之一,水產養殖已為全球食品安全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生態文明建設驅動了水產養殖模式變革,新的水產養殖模式將在更為合理更加有效的管控下,必將為中國乃致全球的食品安全和經濟增長產生持續的利益。
科技引領水產,助力水產養殖業邁上全新臺階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鄧偉
三十多年來,中國水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期間不斷暴露出環境復雜多樣、管控困難、投入產出無法量化等短板與不足,我們迫切地需要完成從傳統養殖到現代養殖的全面升級,設施、技術、管理水平、經營等方面的全方位優化。中國水產科技工作者應立足產業,提高應用技術研究,進一步提供技術性服務,加強成果和技術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并通過漁業科技合作,加強互補研究,推進大數據資源共享,為漁民增收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目前養殖技術水平、養殖模式的提升是行業大勢所趨,圍繞水產體系建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將通過各項措施,讓科技引領水產發展,助力中國水產養殖業邁上全新臺階。
改善養殖生態環境是實現綠色清潔養殖的有效途徑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生態工程研究室主任 劉興國
生態環境惡化和養殖方式粗放,是養殖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隨著養殖非生物環境日益惡化,環境脅迫增大。改變養殖方式,改善養殖生態環境,是實現綠色清潔養殖的有效途徑。目前,世界范圍的池塘養殖向著“綠色、清潔、精準”方向發展。生態工程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最有效途徑。生態工程有利于實現整體安保防控,國內生態工程發展迅速,并建立了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南北接力—室內外結合—分級序批將是實現“綠色、清潔、精準”養殖的最佳措施。
“以魚為本”實現病害防控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研究員 謝駿
病害防控一直是養殖過程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隨著國家對抗生素的管控越來越嚴格,無抗高效魚蝦養成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企業、養殖戶的重視。2016年8月1日起,國務院開始對養殖業的抗生素、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因為抗生素和化學藥劑的存在,導致消費者不接受不理解甚至喪失信心,未來,對于無抗高效養殖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機遇。對于防控理念和目標,建議把“以魚為本”作為基本理念,用“無抗”理念實現病害防控。
綠色發展風向標 生態養殖腳下路
江蘇中洋集團董事長 錢曉明
行業的未來離不開綠色發展理念。中洋集團的工廠化、集約化養殖模式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綠色發展的核心是不給環境帶來污染,充分利用有限的環境資源,才能做到可持續。我們必須知道,綠色問題是養殖問題,也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國家戰略問題。當前,黨和政府強勢推動產業綠色升級,將海洋經濟、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了海洋牧場、藍色糧倉戰略構想。未來數年內,漁業高質量生態發展空間依然很大,高質量生態漁業仍然是朝陽產業。
“漁光一體”強勢助力我國漁業現代化轉型
通威股份嚴虎副董事長
通威在水產行業深耕36年,相繼打造了向養殖戶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時間的服務鏈與“一頭連農村,一頭連城市”的綠色健康安全食品全產業鏈,真正實現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無縫銜接,并將在未來繼續完善一體化綠色健康安全食品產業鏈,以實際行動支撐起打造世界級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的宏偉目標!通威大力推廣“漁光一體”商業模式,實現了水下產出綠色安全水產品,水上輸出清潔能源,真正實現了魚、電、環保三豐收,實現了對國土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這不僅能夠從源頭上、過程中解決水產養殖的安全和可控,助推水產行業健康轉型發展;還能助力我國環境的改善,讓我們在不遠的未來能夠常常看到青山綠色、藍天白云。
“雙主業”驅動通威綠色創新發展
通威股份郭異忠總裁
通威發展36年來,始終伴隨著各種科技與模式創新。在劉漢元主席的帶領下,通威一直堅持以科技打造核心競爭力,以科技驅動農牧和新能源雙主業并行。結合自身雙主業優勢,通威創新發展“漁光一體”模式,真正做到“魚、電、環?!比S收,受到行業廣泛關注。通過“漁光一體”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希望未來可以為行業轉型升級做出更大貢獻。通威致力于打造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并在綠色養殖領域深耕多年,通威魚家喻戶曉。希望通威引領更多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放心產品。未來,通威還將利用領先行業的科技營銷模式,打造更加年輕化、專業化的科技業務人才隊伍,以先進科技工具服務市場,優化產品結構,實現降本增效,把握行業一線用戶需求,緊跟用戶“痛點”,依托通威產業鏈,全方位、全心全意服務廣大水產人,助推了中國現代水產養殖業綠色轉型升級。
運用科技手段驅動對蝦養殖可持續發展
英國BENCHMARK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全球總裁 Philippe Leger
“提高養蝦成功率”,這幾年一直是國內對蝦養殖戶最關切的問題之一。有人曾這樣算過一筆賬,以一個產量60萬斤左右的養殖場為例,如果蝦苗的成活率可以提高10%,以當下全國平均的蝦價計算,至少能多盈利超過100萬元。100萬,對于一個最普通的中國蝦農來說,可能就會是來年新建起的一座房!在我們的養殖過程中,科技是有效提高對蝦養殖成活率,驅動對蝦養殖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中國水產行業發展迅速,以通威為代表的企業為水產行業帶來了長足的進步。希望中國提供更多國際交流的平臺,促進雙方共同進步,也相信中國將為水產行業提供更多質量更高、效率更高的生產模式。
循環水養殖助力水產行業綠色發展
丹麥拜歐瑪集團副總裁 Henrik Aarestrup
循環水養殖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并改善了丹麥的生態環境。在未來,大規模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運用至更多的魚種,帶來更大的收益。循環水養殖需要特殊的飼料配方,以在安全地維持高養殖密度和快速生長周期的同時保證水質,在發展行業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當前世界水產行業呈現的總體趨勢是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保護,與生態產品的生產得到了行業認可。當前中國水產行業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我們可以借鑒循環水養殖這一模式,助力中國水產業現代化綠色發展。
不經過市場驗證不可能做出極致產品
澳華集團總裁 許愿斌
澳華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就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澳華做高端料配方摸索了十年時間,期間不斷試錯,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產品推出后還在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迭代升級,不經過市場驗證不可能做出極致產品。比起產品,養殖戶更需要超前的養殖理念、最新的養殖技術、系統的養殖模式和最佳的養殖方案。澳華的高端飼料,如果還用在原有養殖模式的池塘里,雖然有效果但價值還沒有最大發揮,所以澳華在推廣高端料同時,還在對傳統養殖進行革命。高端并不意味著價格高,高端更體現在高效與高回報。未來水產行業飼料的高回報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方向是高密度養殖,另一個方向是生態養殖。澳華將繼續堅持高端高效,為客戶帶來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