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作者:通威
近日召開的四川省“兩會”上,民建四川省委集體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發展我省光伏產業的提案》。提案建議,加快推進光伏產業發展,不僅可改善霧霾問題,還可結合我省先天資源稟賦和優越地理特點,率先在全國走出一條以水電和光伏發電作為主要能源供應的清潔發展之路。該提案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熱議,并受到主流媒體的強烈關注,新華社刊出《民建四川省委集體提案:加快四川光伏產業發展,打造“環保、扶貧、能源”三贏局面》的報道文章,閱讀量突破24萬,關注熱度還在持續增長。
新華社報道
新華社報道指出,“光伏發電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環保和可再生新能源為主體,適應未來綠色清潔能源革命的需求。同時,還能解決產業扶貧、造血扶貧和精準扶貧問題,有效支撐環保、扶貧、能源三贏格局”。此外,人民網、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新浪四川等多家媒體陸續進行了相關新聞報道,密切關注推動四川省光伏產業發展的各項建議。
成都商報報道
新華社報道稱,2018年1月,成都已因重污染天氣兩次啟動預警,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造成重污染天氣的重要因素之一。數據顯示,未來幾年四川省煤炭消耗可能突破1億噸,以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仍占主導地位。
然而在目前,以清潔、綠色、環保為特點的光伏資源在四川的開發及應用力度小,裝機量低且缺乏長遠規劃。截至2017年11月,四川省發電裝機總量為9133萬千瓦,光伏發電只有150萬千瓦,占比僅1.6%。而根據《四川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四川省電力裝機總量預計為1.1億千瓦,而太陽能發電并網規模僅250萬千瓦,只占總裝機容量的2.2%,遠落后于全國平均發展速度。
立足四川實際,民建四川省委的政協委員經過集體研究討論后,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增加光伏在我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的比重,由目前規劃到2020年實現250萬千瓦裝機,提高到700萬~1000萬千瓦;占比由目前規劃的2.2%增加到7%~9%。二是加速構建我省“水光互補”清潔發展模式。建議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光照資源,在“三州一市”等條件適宜地區加速發展光伏發電,并結合既有水電資源,有效形成“水光互補”的全省清潔發展格局。三是加快推進電力成為我省能源消費的主要方式,快速提升電力消費在我省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四是加快推進我省光伏扶貧事業縱深發展,利用甘孜、阿壩、涼山和攀西地區發展光伏產業,深度推進光伏扶貧工作,實現產業扶貧、造血扶貧和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