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作者:通威
11月3日上午,作為第十六屆西博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德經濟論壇于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四川省省長尹力主持開幕式,中國國務委員王勇,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加布里爾,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貴州省省長孫志剛、副省長盧雍正,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出席論壇并作為川企代表對話德企,中德兩國商界代表、媒體記者共300余人出席論壇。
中德經濟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以“結構轉型與區域發展”為主題,聚焦產業轉型的數字化和區域合作機遇,以及城市化的創新驅動等專題,匯聚了中德政商界領軍人士的真知灼見,為深化中德經濟合作搭建了對話交流平臺。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致辭
王東明書記在致辭中表示,四川作為中央政府確定的對德區域合作先行省,將抓住四川獲批建設全面系統創新改革試驗區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契機,積極推進與德國創新產業合作,采取“政府+機構+企業”的共享開放合作模式,加快建設中德創新產業合作核心園區,推進中德兩國企業和機構在節能環保、智能制造、職業培訓等多領域開展項目合作,積極推進中德地方經濟合作創新模式和探索新路徑。
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加布里爾致辭
加布里爾副總理對中方的邀請表示了感謝,他表示德國有很多企業在中國尋求合作機會,希望德國企業借助本次西博會和中國企業開展深入交流,探索更多合作方向。他同時指出,中德兩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交流,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國也是德國在東亞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近年來,中國在德國的投資越來越多,熱烈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赴德合作投資。
國務委員王勇致辭
王勇委員在致辭中表示,中德是緊密的經貿伙伴,中方愿同德方繼續深化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推進與德國地方區域經濟合作,希望德國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中國企業拓展合作,讓“中國制造”攜手“德國制造”共同提質升級,為實現更加公平、包容、惠及每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劉漢元主席參加中德經濟論壇對話環節
當天的對話環節是本次論壇的焦點,劉漢元主席作為川企代表,對話西門子董事會成員羅蘭德·布什、諾基亞解決方案與網絡公司首席人事官漢斯-尤根·比爾、貴州省副省長盧雍政、德國威步公司總裁奧利弗·文森里德,就“數字化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挑戰與機遇”的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劉漢元主席在對話現場
劉主席圍繞“合作與機遇”展開了本次對話。就合作方面,他表示,德國一直是全球制造強國,工業產品70%以上用于出口。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有很多類似和互補的地方,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在光伏行業,雙方同樣存在這樣的關系,十多年前德國在前期研發和后期應用上都走在歐洲國家的前面;近年來,中國的光伏制造在規模化和成本上很快追趕上來,成為最大的光伏產品制造國。通威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典型代表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通威在光伏行業精耕十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晶硅電池片生產商。就機遇方面,劉主席表示,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在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上,中國企業有很多可挖掘的機會,例如如何把以前的“2.0”、“3.0”,融入德國的“工業4.0”。劉主席指出,中國企業把原來簡單的控制變成智慧化的、自動化的優化過程,并且把物理的、信息的軟件有效連接起來,這個過程能夠大大推動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
劉主席表示,中國已進入了快速老齡化的階段,人力資源不斷減少,中國企業必須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消耗。今年7月,通威集團在晶硅電池生產方面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規模制造商,同樣的規模十年前大概需要5倍的人工,十年后的今天降到五分之一,暢想未來5年左右,或能讓現在五分之一的人工降到零。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和管理,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工業4.0水平,大大降低人員需求,大大提高設備的勞動生產效率,加快企業產品競爭能力的提升。
劉主席進一步表示,中德兩國在技術、電工標準、規范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可聯手發展,在合作中良性競爭,在競爭中尋求創新合作,更有效地推動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
劉漢元主席視察通威展館
劉漢元主席與參展員工合影留念
論壇結束后,劉主席還視察了西博會的通威集團展館,聽取了公司參展人員的匯報并與全體參展員工合影留念。